去尋找汾河源頭,有一條必經之路,叫思源大街?!霸础边@個字,總是出現在寧武縣的各個地方,似乎在表達著這里對山西“母親河”的感情。
當記者到達汾河源頭時,眼前所見跟想象中不太一樣。寧武,管涔山下,雷鳴寺旁,一股甘泉從漏崖涌出,匯而成塘。這是當地府志對汾河源頭的記載。而如今,這里已經建設成國家4A級水利風景區(qū)。近處岸柳垂垂,遠處林海茫茫,汾河自此處汩汩流出,縱貫大半個山西,滋養(yǎng)了沿線百姓,也始終肩負著“一泓清水入黃河”的使命。
“一片廢墟、磚瓦林立,沒有人,荒了?!碧崞鹕蟼€世紀70年代的汾河源頭,忻州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局寧武分局局長侯清云腦海中蹦出幾個關鍵詞。
煤炭產業(yè)一直是寧武縣的經濟支柱。煤礦的粗放式開采,超出了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容忍限度,污水橫流。此外,汾河源頭孕育著一片片森林,村民便以砍伐為生?!爱敃r我們就住在后山,家家戶戶砍樹,院子里面堆的木頭比房子都高?!睎|寨鎮(zhèn)的村民回憶說。無序地亂砍濫伐給本就是水土流失重災區(qū)的寧武縣又添了沉重一擊?!爱敃r,水庫已經淤了一半了?!?/p>
“我們是汾河源頭,我們守不住,這條河就完了。”寧武縣汾河治理事務中心原主任李建明說道。1988年,山西省拉開了汾河水庫上游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序幕。
關煤礦是當務之急,這對于寧武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。寧武先后關閉取締各類污染企業(yè)511家,其中,山西省為保護汾河水源水質而政策性強制關閉的礦井有42座。關停造成寧武財政收入每年約減少26億元。“這是寧武必須作出的犧牲,舍棄眼前利益,換來整個汾河的碧水長流?!崩罱髡f。
礦區(qū)關閉后,寧武累計投資2.3億元進行礦山地質環(huán)境治理,修復塌陷坑、地裂縫、不穩(wěn)定邊坡、采坑等。同時,控污、增綠、治水一體推進,治理河灘、恢復濕地、退耕還林、生態(tài)移民……通過35年的綜合治理,汾河流域內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明顯改善,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80年代的23.9%提高到45.4%,年均減少輸沙146.5萬噸。
從黯然失色到重現生機,汾河源頭保護治理的實踐也讓寧武縣治水和發(fā)展的理念發(fā)生變化?!皬那埃覀冋J為治水就是關注這條河本身,保證水質達標就行,沒有注意到汾河周圍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系統保護?!?019年4月,《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態(tài)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實施方案》印發(fā),其中寧武縣涉及21個試點項目。寧武縣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理念,以更高標準保護汾河源頭。
“我們最近在做雨污分流入村的工作?!焙钋逶聘嬖V記者,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當前寧武縣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綜合治理的重點工作之一。雨污分流入戶不是一項容易的工作?!霸谟械拇?,阻力還是很大的。村民們祖祖輩輩養(yǎng)成了習慣,有生活污水就往院子里一潑,他們不理解為何要大費周章建管道。有的不愿意我們進院子里施工,覺得挖院子會壞了家里的風水。”工作人員一家家做工作,有的村民實在不同意,施工隊就在門口修一個污水池,囑托村民將污水倒入污水池中。“老百姓生活習慣和理念的改變需要時間。我們這項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60%,說明很多村民也在慢慢作出改變?!焙钋逶普f。
東寨鎮(zhèn)的大學生村官張志文告訴記者,有很多村民還是以木為生,只不過從前是伐木,現在是護木。“每年大面積植樹造林,需要后期管護,這筆管護費用讓不少村民有了穩(wěn)定收入。另外,環(huán)境好了,村民會上山采摘蘑菇、沙棘果,一名青壯年勞力靠撿拾沙棘果,一天能賺900元?!?/p>
記者來到蘆芽山森林康養(yǎng)基地,這里曾經是村民們砍樹的地方,如今已是無數生靈的家園。大面積的華北落葉林和云杉林遍布山野、高聳入云,見證著“問渠哪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”的故事。(江虹霖 王 璟)
壓題照片為汾源秋韻。
本報記者 馮曉磊攝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