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越翠綠的山頭,蹚過潺潺的小溪,沿著山勢而上,一面巨大的峭壁橫在面前,“蝙蝠洞”三個大字映入眼簾,石壁下一棵棵茶樹青翠欲滴。
初夏時節(jié),記者徒步走進大別山腹地——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齊山深處。這里有一個石洞,因大量蝙蝠棲居,故稱“蝙蝠洞”。洞外的一片茶園,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核心產區(qū)中的核心。
相傳很久以前,一位采茶姑娘在此發(fā)現一棵神奇的茶樹:新芽邊采邊發(fā),越采越多。次日一早,姑娘再來,茶樹已赫然不見,遍找無著。傳說終究是傳說,卻成就了六安瓜片的美名,它采摘自茶枝嫩梢的壯葉,因葉片肉質醇厚,形似瓜子而得名,是綠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。
“這里的茶樹確實有年頭,可以說這里是六安瓜片第一片茶葉落下的地方。”36歲的彭登燦站在蝙蝠洞下,驕傲地說。
彭登燦是麻埠鎮(zhèn)齊山村齊云組村民,7年前回到家鄉(xiāng),繼承了祖?zhèn)鞯?0畝茶園,并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“蝙蝠洞洞主”。
跟著父親學炒茶、“拉老火”,向農學院的老師請教茶園管理,幾年光景,這個廚師出身的小伙子已是國家二級制茶師,并被縣里認定為非遺傳承人。一改父輩制作的利潤微薄的半成品茶葉,他把蝙蝠洞的六安瓜片做成了成品茶葉品牌——“齊蝠珍”?!敖衲甏翰枋芴鞖庥绊?,產量有點兒少,但我們嚴格規(guī)范加工工藝,保證高品質?!迸淼菭N說。
在這個世代以種茶、制茶為主業(yè)的革命老區(qū),高質量發(fā)展在一片片樹葉中體現。“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是六安瓜片產銷的低谷期,種植管理粗放,工藝和質量都較差?!苯鹫h農業(yè)產業(yè)發(fā)展中心主任盧萬紅回憶說,“我的父母也是茶農,當時的六安瓜片雖然號稱名茶,卻鮮有人問津?!?/p>
轉變,從科技賦能開始。多年前,安徽農業(yè)大學等科研院校把茶學專業(yè)直接搬進深山茶園,一批批專家、學生扎根深山,不斷培育良種、改進工藝。
安徽農業(yè)大學大別山試驗站茶樹種質資源圃距離蝙蝠洞80多公里,來自全國各地60余個茶樹品種在此“爭奇斗艷”,其中一片種著剛露頭的茶苗。
“別看它現在小,以后可就厲害了。它叫‘金裕一號’。”試驗站站長簡少明告訴記者,這是由安徽農業(yè)大學教授選育的茶樹新品種,“出芽早、葉片肥厚,有助于提高瓜片的產量和質量”。
在金寨縣全軍鄉(xiāng)金龍玉珠茶業(yè)有限公司的生產廠房,一臺裝著微波磁控管的設備引起記者的注意?!稗r技專家研究出‘微波殺青’技術,大幅提升了茶葉炒制的效率和質量。”總經理陳陽說。
有了“智力”支撐,金寨縣針對茶產業(yè)現實問題,各個擊破,為茶產業(yè)“質變”謀劃更深遠的發(fā)展路徑。2019年起,當地每年投入1.2億余元支持茶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
——茶園散亂小,就重點建設高標準茶園,用綠色環(huán)保手段代替農藥和除草劑,大力推進有機綠色認證。
——茶廠茶農缺資金、少技術,就出資補貼小微企業(yè)升級廠房和設備,推動大企業(yè)培訓帶動小茶廠工藝提升,開展各類“師帶徒”活動和競賽。
——茶葉出山難,2016年初,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貫通,為金寨和霍山兩縣15個鄉(xiāng)鎮(zhèn)打通了一條送出茶香的致富路。
——茶葉要銷路,政府牽頭,把廣告做到高鐵上、高速公路旁乃至網絡直播間,為外出展示推介、開設直營店的企業(yè)給予獎補……
如今,深山老茶樹煥新生。盧萬紅介紹,金寨縣有20萬人從事茶產業(yè)相關工作,茶葉種植面積超過22萬畝,全縣茶葉加工企業(yè)近400家,2022年茶葉總產值達到13.5億元,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產業(yè)。
面向未來,更多變化正在枝葉間悄然發(fā)生。比如夏秋茶被制作成高品質的黃大茶、籃茶、磚茶等豐富品類,越來越多農家樂掛起“茶體驗”的茶旅融合招牌;再比如,越來越多“彭登燦”們注冊抖音,一邊推銷自家茶葉,一邊宣傳家鄉(xiāng)美景。
茶樹不言,茶香飄萬里。如今在蝙蝠洞下一棵老茶樹的樹干上,被系上了一個標簽:“六安瓜片核心區(qū)老茶樹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,編號:0001”。
這是一片樹葉在大別山傳奇故事的開始,也預示著高質量發(fā)展的未來。
新華社記者陳諾、朱青、屈彥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